跳至主要內容區

各校計畫成果

玉山學者 陳國球教授 _ 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玉山學者 發布單位:國立清華大學 點閱次數:752
核定年度:107年(2018)/研究成果年度:109年(2020) /學術領域:人文與藝術/學者名稱:陳國球

活動簡介

「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探討跨地域華文文學的發展與所面臨的挑戰,討論文形式的變化、轉換及流通,探尋當代文學未來發展之路徑,並以此回應到文論研究中心設立的主旨,從不同角度探討文學觀念在各華語區域的表述姿態與流變。

 

論壇一【跨地域文學的交流】

以創作尋找一個出口、裂縫,而此找尋出口的路徑本身,因為創作已經充分顯現。透過讀者身份,跨域閱讀也能讓在地帶到更廣泛的地方,讀者透過作品,進入更多可能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底下,談論跨地域或跨越邊界的可能性,文學創作提供重要作用。

玉山學者 陳國球教授 _ 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論壇二【文學與跨媒介網絡的連結】

從文學研究、媒介研究及參與跨媒介的實務經驗在「文學與跨媒介網絡的連結」議題上呈現精彩交鋒,最後則從跨媒介與文學生機的議題延伸至文學教育議題的思考與討論,文學與跨媒介的議題也得以因此開展出多元豐富的可能性。

 

論壇三【族群、性別與散文的三重奏】

由原住民研究、散文與性別研究及作家的多重身分與創作經驗,在「族群、性別與散文的三重奏」議題上交織豐富多元的聲響,透過對於年輕世代的創作者的聚焦與討論,展示了文學有別於過往的新面貌以及新聲音。

 

論壇四【從小說看香港歷史──以《鴛鴦六七四》為例】

《鴛鴦六七四》之作家馬家輝提及自己的小說「一切都有根有源」,皆只是「擇其所愛,愛其所擇」。一般談「理」多指道德倫理,然而在困頓的亂世,理則變得非常個人,是自身的付出與捨得。作家馬家輝的文學在生活的基礎上,提出了獨特的美學觀,性別印象的打破,一如《龍頭鳳尾》原本是一種發牌方式,卻將其引申為身體的隱喻,形塑出頭臉陽剛,衣服裡卻有不可告人世界的龍鳳雙全,因而完美自主。其間,香港的混雜性被突顯,香港的宿命也在小說中以算命的方式伏筆。

 

論壇五【從新詩看台港現代主義詩浪潮──以《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新詩卷一》為例】

由陳國球教授主編及其編輯團隊協力於2014年底完成的12卷《香港文學大系1919-1949》,第二輯《香港文學大系1950-1969》預計出版16卷。五○年代的香港混雜各國勢力,使得《新詩卷》須關注各方勢力內部的主張,精準平衡左右翼意識形態,深掘南來作家的懷鄉及「過客」心態,並批判詩作中有著無法產生香港認同的疏離感。臺、港作家學者的跨海聯繫,使臺、港文學在現代派美學形成的論述輪廓更為清晰。

玉山學者 陳國球教授 _ 跨地域文學生態與生機工作坊

相關附件

陳國球玉山學者第2年績效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