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計畫成果
國立清華大學玉山青年學者吳典霖-第四年研究與活動成果
活動簡介
本年度有機半導體材料合成實驗室持續推動研究與教學並重之模式,研究生數量為11位碩士班與5位博士班學生,定期舉辦文獻研討與研究進度會議,強化成員之專業知識與簡報能力。
課程方面,研究所課程將「光電材料量測技術」調整為「有機半導體量測」;大學部新增「有機光電分子」與「書報討論二(有機無機組)」,並首度採用 EMI 形式授課,此外本人協助辦理清華大學理學院舉辦化學系、數學系與物理系三系聯合EMI英語競賽(2025年6月6日),此活動為本校理學院 EMI 計畫的一環,亦呼應教育部推動的國際化方向。競賽進行初選後共有15位參賽學生進入決賽,其中數學系與化學系各4名,物理系7名。參賽同學以全英文進行簡報與答辯,本人擔任評審委員,與其他教師共同評分,並針對學生的學術表達與國際視野提供專業建議。此次競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與跨系交流,營造更具國際化的學習環境。另延續「應用化學特論」課程,邀請數位產業專家講授化學應用、半導體、能源與淨零碳排相關議題。其中,2025年4月11日,本人邀請達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林忠霖研發副理蒞臨清華大學化學系進行專題演講與職涯分享。當天的演講題目為 「特用光阻材料研發、改良與新應用」,內容涵蓋光阻材料的最新研發趨勢、製程改良策略以及在新興產業中的潛在應用,並結合產業實務經驗,讓同學能從學術與產業雙重角度加深理解。當日參與課程的學生超過一百位,現場互動熱烈,學生除了深入了解前沿材料技術,也對光電與半導體相關產業的發展有更具體的認識。演講後的職涯分享更提供同學寶貴的就業與發展建議,增進其對未來職涯規劃的視野。
研究方面在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與新型發光材料均有重大突破:(1)本研究提出 azepine 工程設計,透過一步硼化反應高效合成 tCzAzBN、tCzPAzBN 與氘代衍生物 tCzPAzBN-d10。此策略有效縮小 ΔEST 並改善分子取向,使藍光 OLED 外部量子效率(EQE)達 35.2%;氘代修飾延長元件壽命,並結合 TADF 輔助激發體後,超螢光架構 EQE 突破 40%外部量子效率,在單硼MR-TADF材料中為相當優異的效果,成果發表於2025年的 Materials Horizons期刊。(2)本團隊亦首次成功合成螺旋型氮雜咔唑(CCz)系列分子,展現獨特螺旋構型與長餘輝特性,室溫磷光壽命達 0.72 秒。代表性分子 SpiroCCz 在聚合物基質中實現 79.9% 的總量子產率,為咔唑家族長餘輝材料的頂尖表現,並示範應用於清華校徽防偽塗層。此成果刊登於 JACS Au,並獲選國科會自然處《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114年三月專欄報導。
學術成果方面,本年度共發表 8 篇SCIE論文,其中5 篇為通訊作者、2 篇為獨立通訊作者;另與3間材料公司合作推動產學應用,並受邀擔任Materials Horizons、J. Mater. Chem. C、ACS Photonics與Chem. Eng. J.等國際期刊審稿人,展現研究影響力與國際學術服務能量。

成果圖片一、 本研究團隊在近年提出策略性 azepine 工程設計,透過超螢光架構首次突破 40%外部量子效率,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 Materials Horizons

照片二、達興材料 至清大化學系之應用化學特論課程進行專題演講與職涯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