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校計畫成果
玉山青年學者麥德倫 - 第1年執行成果
活動簡介
一、研究方面
(1) 有1篇國際期刊論文與2篇研討會論文產出。
(2) 受大專院校或研討會之邀,共計6場專題演講分享研究成果。
(3) 審查國際期刊論文共5篇。
(4) 研究計畫複審審查1件。
(5) 培養2位專題生與1位碩士生進行研究工作。
二、教學方面
(1) 參與授課(含合授)學士班課程12門與碩博班課程5門,其中包含2門生物資訊學基礎課程:「生物學的R程式語言」與「生物學的Linux基本指令」,兩門課之主要目標皆為完全沒有程式背景的生命科學背景學生;以及合授「生物資訊學」、「次世代定序在分子生物學上的應用」與EMI課程「基因體學」,期望能在AI時代下為生命科學的學生打下堅實的資料科學基礎。
(2) 參與學生(包含學士、碩士、博士)相關論文口試委員共6場。
(3) 受台灣生物資訊與系統生物學會邀請與學會會員與大眾分享生物資訊相關經驗(講座)並帶領實作(工作坊)。
三、發表論文成果介紹
(1) 研究主題:透過表型來進行三陰性乳癌的藥物探索
(2) 研究內容簡述:根據本國衛福部112年統計,國人十大死因中第一名為惡性腫瘤(癌症),而於癌症中,乳癌一直以來都在本國十大癌症中名列前茅,其中三陰性乳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因其具有多種複雜的疾病特徵,又特別受到關注。我們透過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藥學系蘇溶真老師合作,探索合成藥物對於三陰性乳癌的影響。這邊使用了表型來進行藥物探索(Phenotypic Drug Discovery),此為一種藥物開發策略,藉由來觀察治療化合物對疾病表型的影響,並用其來識別其治療潛力,這點在複雜的疾病系統中特別重要。蘇老師的團隊首先合成了一組新型小分子化合物,以4-(phenylsulfonyl)morpholine 為藥效團進行前端的各種分析。我們基於前面結果,進行了轉錄組分析來探討可能的潛在路徑,並研究在藥物處理後所引起的基因表達造成的後端影響。藉由比對各結果之間的異同與進行了文獻比較後,我們找到出多個可能的腫瘤抑制通路,也發現大多數受影響的通路最終都會導致細胞週期停滯及隨後的凋亡。在研究的最後,蘇老師也透過實驗驗證,並發現與我們前面的轉錄體分析得到的結論一致。此研究希望能提供我們對於此調控機制上更多的了解,以便未來有助於三陰性乳癌的治療。此目標為聯合國之「2030永續發展目標」中之第三個目標:確保並促進各年齡層之健康與福祉,以期能對國人的健康有所貢獻。此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Archiv der Pharmaz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