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

各校計畫成果

野牡丹科植物 野牡丹科植物 授粉網絡受開花物候及蜂選食影響而有時序性轉變

玉山青年學者 發布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點閱次數:6
核定年度:112年(2023)/研究成果年度:112年(2023) /學術領域:生命科學及農學/學者名稱:何熙誠

活動簡介

何熙誠自112 年 2 月任國立臺灣大學生態演化所助理教授,成立『行為暨網絡生態學研究室』。推動行為生態學、網絡生態學的相關研究,並加強發展此二領域交會而整合出之新興研究方向。教學發展方面,亦相對應地開設此二領域相關課程,為本土高教帶來新興之生態學面相,並培養新一代研究人才。研究室目前重點發展兩個子計畫:(一) 週遭環境如何影響授粉者行為以形塑植物-授粉者網絡之結構和動態?(二)人類活動軌跡及宿主行為如何形塑壁虎擴散軌跡及壁虎-寄生蟲網絡之生物地理特徵?

教學發展方面,本研究室期許將行為生態學及網絡生態學引入臺灣高等教育系統的課程結構中。應此目的,現已於臺大開設三門相關之研究所專業課程。研究方面,獲得玉山青年學者補助的第一年內,本研究發表 SCIE 論文共四篇,皆屬上述行為生態學及網絡生態學領域;其中,以授粉網絡為主題者佔二篇,另有二篇福山授粉網絡研究所產出之論文已在撰稿中。

圖片說明:與林試所、臺 圖片說明:與林試所、臺 圖片說明:與林試所、臺 圖片說明:與林試所、臺 圖片說明:與林試所、臺 師大學者合作,以實際調查之福山植物園 師大學者合作,以實際調查之福山植物園 師大學者合作,以實際調查之福山植物園 4至 8月野牡丹科植物花季 其花朵被蜂所訪之資料 ,輔以標準化努力量的重新抽樣建網絡法 ,輔以標準化努力量的重新抽樣建網絡法 ,分析此授粉網絡 ,分析此授粉網絡 隨時序 之結構 變化 以及其功能性意義 。左上圖 。左上圖 1可見隨月份不同,授粉網絡的結構有所變化;右上圖 可見隨月份不同,授粉網絡的結構有所變化;右上圖 可見隨月份不同,授粉網絡的結構有所變化;右上圖 可見隨月份不同,授粉網絡的結構有所變化;右上圖 可見隨月份不同,授粉網絡的結構有所變化;右上圖 2呈現了 此樣地四種野牡丹科植物隨時間會有獨開期及 花期重疊時;左下圖 花期重疊時;左下圖 花期重疊時;左下圖 3、4以主成分 以主成分 分析和功能性距離呈現三種花同時盛開(圖 分析和功能性距離呈現三種花同時盛開(圖 2之 C時期)其訪花者組成有別,且各之間兩 時期)其訪花者組成有別,且各之間兩 時期)其訪花者組成有別,且各之間兩 時期)其訪花者組成有別,且各之間兩 兩比較其功能(由訪花者組成定義)皆有相當差異;右下圖 兩比較其功能(由訪花者組成定義)皆有相當差異;右下圖 兩比較其功能(由訪花者組成定義)皆有相當差異;右下圖 兩比較其功能(由訪花者組成定義)皆有相當差異;右下圖 兩比較其功能(由訪花者組成定義)皆有相當差異;右下圖 5則是以與圖 4相同 之方式分析一種花在獨開或與其他重疊之時期(見圖 2之 ABCD 套色)其訪花者組成之差異,結果顯示 套色)其訪花者組成之差異,結果顯示 各